7月23日,在潼關縣縣城以西的順豐村軟籽石榴扶貧產業(yè)園內,身穿藍色工服的20余名電網職工,正在將石榴樹上新長出的一個個嫩芽摘除,這是國網渭南供電公司扶貧的一個縮影。
國網渭南供電公司團委書記牛耕告訴記者,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(zhàn),國網渭南供電公司根據果樹成長時節(jié)變化,以及避免吸收果實的養(yǎng)分,讓石榴長得更加飽滿,組織青年職工來到農田,常態(tài)化幫助農民拔草、套袋、摘新芽、干農活,通過這樣的幫扶活動,進一步引導青年職工參與到扶貧工作中來,減輕貧困戶的勞動壓力。
積極承擔社會責任 推進“造血”扶貧
順豐村位于潼關縣城以西,由張堯村、布施河、樊家和三河四個自然村合并而成,常住人口1239戶,一共3987人。2016年,建檔立卡貧困戶有34戶,75人。該村由于溝深坡陡、自然環(huán)境惡劣,村子缺水、缺技術、缺項目,村民們只能靠天吃飯,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。
為改善村民生活現狀,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,國網渭南供電公司積極承擔社會責任,轉變貧困戶過去的“等靠要”的觀念,推進“造血”扶貧,建立了“穩(wěn)、準、引”三步走的扶貧模式:“穩(wěn)”即保障70%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基本生活,建立光伏發(fā)電扶貧項目,提供公益崗位和分紅,保障貧困戶的基本受益;“準”即選擇了銷路和技術相對成熟的軟籽石榴項目,捐贈15萬元發(fā)展石榴產業(yè);“引”即建成順豐村軟籽石榴示范引領產業(yè)園,栽植石榴83畝,讓貧困戶在園區(qū)通過勞動、學到更多的技術,然后在自己的承包地里發(fā)展軟籽石榴產業(yè),達到致富目的。
據了解,軟籽石榴相比普通石榴成熟較早,皮薄果肉大,口感極佳,銷售良好。去年,該園區(qū)掛果3000多斤,預計今年可增產1萬斤。國網渭南供電公司還安排了10余名貧困戶在園區(qū)務工,戶均年收入可達一萬元。
在該村光伏發(fā)電扶貧項目現場,正在除草的村民茹江紅告訴記者,他今年51歲,之前在外打工時受傷,加上眼睛疾病,失去了干力氣活的能力。從2017年底開始,村委會為了解決他的生活來源,安排了這個公益崗位,具體工作就是每天拿著鋤頭將光伏電站周圍長出的雜草進行清理,然后將光伏板上面的樹葉、塵土和鳥糞打掃擦洗干凈,每月能賺1350元,實現了在家門口上班領工資的目標。
精準扶貧加速奔跑 搭上了致富“順風車”
順豐村的光伏電站于2017年12月并網發(fā)電,總投資84萬元,安裝光伏板2000平方米,容量102千瓦時,年均發(fā)電量12.97萬千瓦時,年均為貧困戶帶來收入5000余元。除此之外,該公司還給村子硬化道路14600米,更換變壓器11臺,安裝路燈33臺,新打機井7眼,鋪設管道4300米,實實在在地為村民解決了實際問題。
近年以來,順豐村經過產業(yè)精準扶貧,去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11880元,讓這個昔日落后的小山村,如今搭上了致富的“順風車”,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加速奔跑。
國網渭南供電公司派駐順豐村第一書記朱偉軍表示,今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,國網渭南供電公司將進一步聚焦脫貧攻堅關鍵步驟和薄弱環(huán)節(jié),實施“支部+園區(qū)+扶貧合作化+貧困戶”的模式,在推動定點扶貧、消費扶貧的基礎上,鞏固扶貧成果。同時常態(tài)化開展扶貧光伏電站設備、線路檢查,及時處理隱患缺陷,確保光伏電站安全穩(wěn)定運行,實現貧困戶長期穩(wěn)定增收。(當地供稿 劉婧 劉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