性爽交刺激视频免费看,欧产日产国产在线视频三区,黄网址免费线免费,91不卡在线精品国产

人民網
人民網>>陜西頻道

陜西延安因地制宜治理水土流失

綠了黃土地 富了鄉(xiāng)親們

本報記者 李曉晴 張丹華
2021年12月22日10:00 | 來源:人民網-人民日報
小字號

原標題:綠了黃土地 富了鄉(xiāng)親們

核心閱讀

近年來,陜西延安因地制宜、分類施策,持之以恒治理水土流失。昔日黃土裸露的黃土高坡,如今山川秀美!吧鷳B(tài)飯”越吃越香,鄉(xiāng)親們的日子越來越好。

歲末盤點,陜西省延安市綠色發(fā)展成績單亮眼:今年全市治理水土流失面積780平方公里,建設淤地壩45座、生態(tài)澇池30座,治理小流域10條,入選第一批“全國水土保持高質量發(fā)展先行區(qū)”。

因地制宜、分類施策,水土保持綜合效益持續(xù)發(fā)揮。前三季度,延安市實現農林牧漁業(yè)總產值118億元,其中果業(yè)、畜牧、瓜菜三大產業(yè)對農村經濟的貢獻占到88%以上,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9982元,同比增長12.5%。

以小流域為單元綜合治理

雖是冬季,延安城區(qū)以東的馮莊鄉(xiāng)薛張流域依然松柏滿坡,生機盎然。山上種植著闊葉林和針葉林,山腰經營著梯田和蘋果園,山下則是魚塘和大棚。

“十幾年前,這里全是荒山荒坡,滿目望去都是黃土,出門走一圈,頭發(fā)上一層土!瘪T莊鄉(xiāng)鄉(xiāng)長楊樹偉感慨:“現在的黃土高原上,不同樹種合理搭配,已經達到了‘林木茂盛、四季常青’目標!

目前,薛張流域已累計完成退耕還林6825畝,林草覆蓋率由退耕還林還草前的18%增長到90%以上。

山峁緩坡修梯田,陡坡山間種林草,溝道打壩造良田。延安市以小流域為單元,推進綜合治理,打造出延川梁家河、安塞南溝、寶塔薛張等一批小流域治理示范樣板。

昔日黃土裸露的黃土高坡,如今山川秀美,群眾的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也大幅提升。

通過坡改梯耕地治理,延安各地讓曾經跑土、跑水、跑肥的“三跑”田,變成保土、保水、保肥的“三保”田,走出“越窮越墾,越墾越窮”的循環(huán),實現地減糧增、林茂糧豐。

甘泉縣石門鎮(zhèn)大莊河村村民張有成,今年種了20多畝玉米,產量3萬多斤,收入能有四五萬元。

“原來的山坡地水土流失嚴重,改造之后,配套田間道路、排水溝、行道樹、植物護埂,坡耕地變梯田,土層厚了,土質也更好了,產量翻了番,收入也翻了番!睆堄谐烧f。

甘泉縣坡耕地改造項目啟動以來,實施總面積達97.61平方公里,覆蓋石門鎮(zhèn)11個行政村,惠及村民10368人。

采取多種工程措施保持水土

延川縣賈家坪鎮(zhèn)馬家灣淤地壩,大片平整的田地,兩側山坡上植被茂密!白兓罅,要是春天來,滿眼是綠色!”延川縣水土保持工作隊隊長任宏祥說。

在丘陵溝壑區(qū)建淤地壩,是陜北農民摸索出的方法,既能攔泥沙,又能保水土。今年,68歲的馬家灣村村民文世雄的5畝玉米地又喜獲豐收。

“以前只能靠天吃飯,老天不下雨,地里啥都長不起來,如今在壩地上種玉米,就算天旱,一畝也能收1500來斤!”文世雄道出了其中緣由:“壩地保水保肥效果好,山上流下來的都是熟土,淤積成壩田以后,壩地上種糧產量是梯田的2—3倍,是坡耕地的4—6倍!

任宏祥介紹:“今年壩上又投資了100萬元,加固了溢洪道,修復了退水明渠。”如果黃河下游每立方米清淤費用按10元計算,截至目前,馬家灣大型壩累計減少的清淤費已達6500萬元,效益顯著。

除了丘陵溝壑,黃土塬也是陜北常見地形之一。

“塬地的地形特點是四邊陡,頂上平。雨水沖刷會蠶食塬面,導致溝畔崩塌,水土流失嚴重會危及村莊安全。澇池是應對這一問題而采取的工程措施。澇池利用低洼處修建,可以攔蓄塬面徑流,為實現‘塬水不下溝’起到關鍵性作用。既能排澇,又能實現雨水再利用!毖影彩兴帘3止ぷ麝犼犻L韓宗軍介紹。

葡萄寨移民新村就建在塬地上,2018年,結合移民新村建設,修建了黃陵縣新型生態(tài)澇池。

“我們這自古十年九旱,澇池收集的雨水、地表水,成了村民農業(yè)生產的備用水源!逼咸颜妩h支部書記劉海全介紹。

發(fā)展產業(yè),村民吃上“生態(tài)飯”

冬日,吳起縣的山山峁峁都披上了褐色的外衣。吳起街道辦南溝村,道路兩側樹木林立,在村集體成立的旅游公司工作的村民劉貴正在清理路邊的樹枝。

他在旅游公司入了股,今年分紅分了3600元,一個月打工還能掙1000元。“沒想到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!”他高興地說。

南溝村坐落在黃土高原白于山腹地,2018年村里建成南溝生態(tài)度假村,發(fā)展產業(yè),當年年底農民人均純收入就達14613元。

“現在我們這兒的環(huán)境變好了,來的游客也越來越多了,村民把自家的土特產拿出來銷售,開農家樂、小吃店,家家戶戶光景越來越好!蹦蠝洗宓谝粫涥惡A峤榻B,截至目前,南溝村累計接待游客突破20萬人,實現旅游綜合收入500余萬元,公司經營收入380萬元。

人不負青山,青山定不負人。延安市持之以恒治山治水,美了鄉(xiāng)村,促進了農村產業(yè)結構調整。

“我們家的蘋果樹今年開始掛果了,第一年就賣了17萬多元!”吳起縣鐵邊城鎮(zhèn)李臺子村的果農李樹和說。而今,曾經貧瘠的土地上已經生長著一片片蘋果樹,讓村民的腰包鼓了起來。

鐵邊城鎮(zhèn)按照現代果園建設要求,提升種植產業(yè)化水平,帶動脫貧人口增收,年均吸納脫貧勞動力3500人次以上,實現勞務收入80余萬元。

《人民日報》( 2021年12月22日 第 11 版)

(責編:白鴿、王晴垣)
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

返回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