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首頁
- 民文
- English
- 網(wǎng)站無障礙
- 舉報
- 登錄
這家“銀行”,只存“文明”不存錢

家住陜西省渭南市蒲陽村的張春平,給大兒子看了一門好親事,奈何“準親家”猶豫不決。靈機一動,他邀請女方家長去村里一個特別的“銀行”看張家“儲蓄”。打開抽屜,只見張家近幾年的捐款憑證、參加過的公益活動以及給當?shù)刈鲞^的好事兒等資料一應俱全。女方家長看完這些,當下就應了這門親。
“咱是個啥樣的人,在‘功德銀行’一查就知道,給娃娶媳婦都方便了。”張春平說。他口中的“功德銀行”,是蒲陽村于2016年建立的用來存放村民文明行為的“美德檔案館”。在這個“銀行”里,全村195戶村民的“存折”都在一排整齊的鐵皮柜子里,“存折”里存放的是村民做過的好事,是一個家庭文明的行為記錄,而每一筆記錄,都可得到相應積分。
蒲陽村“功德銀行”。人民網(wǎng) 王麗攝
“每個戶頭上不僅有開戶村民的基本信息,還寫有家庭記憶、家訓等內容,儲戶們做好事可以給自己的戶頭‘增值’,需要幫助的時候就可以進行兌換?!闭勂稹肮Φ裸y行”,蒲陽村黨支部書記周文科娓娓道來。他說,剛開始運行時,村民常用“功德銀行”的積分兌換一些日常用品。但后來發(fā)現(xiàn),其實大家對榮譽更為重視,因此將“功德銀行”積分兌換制度進行了調整。
周文科說著打開了“銀行”大門,只見一排整齊的鐵柜子,每一個格子都鎖著,只有村民們公證過、無異議的美德記錄才能存進去,鑰匙由村委會保管,嚴防個人弄虛作假。而村民戶頭上的積分也將成為年終評選“文明家庭”“最美家庭”“好婆婆”“好兒媳”等榮譽的重要依據(jù)。在村民入黨或參軍時,這張“存折”也會成為重要的參考依據(jù)。
用來存放村民“文明記錄”的柜子。人民網(wǎng) 王麗攝
“現(xiàn)在村民做好事更加踴躍,大家都積極參與,有錢出錢、有力出力。”周文科說。
說到“功德銀行”對鄉(xiāng)風文明的改善,蒲陽村婦聯(lián)主席叱秀玲深有感觸,“做好事加分,到年底根據(jù)得分評選先進?,F(xiàn)在,村民都爭著做好事哩?!?/p>
除了蒲陽村的“功德銀行”,目前,陜西多個市縣(區(qū))也在大力推行文明實踐積分制度,圍繞家風建設、紅白事簡辦、交規(guī)遵守、生態(tài)保護、環(huán)境衛(wèi)生等方面,以“小積分”兌換實物或榮譽的形式,提升廣大干部群眾道德水準和文明素養(yǎng),深入推進移風易俗,破除陳規(guī)陋習,弘揚文明新風。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